政策解码 | 一文读懂中国知识产权政策
在当今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它不仅关乎科技创新的保护,更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涵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及数据知识产权等新兴领域,全方位保障创新者权益,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造激励
-01
《关于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的意见》
(2025.3.13)
《意见》指出,健全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机制,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设立知识产权管理资金和运营基金。政策链接:
《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
(2023.10.7)
《方案》指出,通过组织实施为期三年的专项行动,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政策链接:
促进运用
《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
(2024.3.29)
意见》指出,健全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机制,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设立知识产权管理资金和运营基金政策链接:
展开全文
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2025.3.7上线)
创新主体可以获取质押许可等知识产权运用情况,社会公众可通过公共服务门户获取各类知识产权业务办理入口,进行基础数据查询。
平台链接 :
强化保护
01《专利纠纷行政裁决和调解办法》
(2024.12.26)
《办法》落实新修改专利法有关内容。增设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专利开放许可实施纠纷行政调解等有关章节。《办法》计划于2025年2月1日正式施行。
政策链接:
-02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2024.4.22)
《方案》突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严导向”,在巩固拓展已有成果的同时创新施策,对全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持续开展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等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加快构建有机衔接、协同高效的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体系,以法治力量更好护航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建设。
政策链接:
优化管理
《知识产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改革方案》
(2023.12.26)
《方案》指出,中中央统筹国家战略制定、涉外事务,地方负责区域性公共服务和执法保护。明确央地权责,优化资源配置,如地方承担作品登记、软件正版化等支出。政策链接:
国际接轨
01
《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
(2025.3.13)
《规定》指出,鼓励商会、行业协会、跨境电商平台等组织搭建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开通服务热线,提供咨询、培训等公益服务。同时,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执行或者协助执行外国国家以知识产权纠纷为借口对我国公民、组织采取的歧视性限制措施。《规定》自2025年5月1日起施。
政策链接:
-02
《关于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的意见》
(2025.3.21)
《意见》明确,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效能,推动政务服务与国际接轨。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流程,加强国际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
政策链接:
地方实践:创新样本如何落地?
上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通过深入开展“存量专利”盘点盘活,4.3万余件专利进入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累计转化7600余件。
深圳:全生命周期服务
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定制了“助企圳兴”服务包。初创企业提供发明专利授权周期压缩至3个月等服务;头部企业提供专利批量预审、技术图谱分析等服务。
浙江:“雷霆”专项行动
持续加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展会、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等领域执法监管,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87万人次,走访企业3926家次
青海、潍坊等:调整奖补政策
青海、潍坊等地取消发明专利授权补助,转向支持高质量专利创造和产业化。
评论